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推薦《MELT零疼痛自療法》(The MELT Method)

跟大家推薦一本對我幫助極大的書:蘇.希茲曼(Sue Hitzmann)著,林淑鈴譯:《MELT零疼痛自療法》(The MELT Method)。

雖然很久以前就讀過原文版,但剛才從郵差手中收到出版社寄來的新書,還是很興奮。

1118-OK-MELT

之前我一直覺得按壓會痛的地方與慢性疼痛產生的地方要特別加強按壓,但作者希茲曼認為這些的地方反而不用加強處理(當然也是處理的方式之一)。

所以她更強調手掌與腳掌的按摩,書中的觀念是腳掌和手掌的結蒂組織要通,其他地方都會跟著通,只是我以前會特別注重按壓會痛的地方,但書中的觀念不是一直把會痛的地方按到不痛,而是去處理別的地方,原本我以為痛的地方就是激痛點(trigger point),就是有膠結,要一直按把它按開,但改善一直有限(東華鐵人隊上好幾位隊員也跟我反應同樣的事),但她書中的4R,教我用其他方法來處理,而不是「只按摩痛點」這單一的方法。然後她用更系統化的理論來說明「到底該如何處理其他他方,其他哪些地方,又該如何處理(她提出的4R)」。

書中最讓我印相深刻的兩點是:

  1. 提出數種檢測方式,檢測出來的各種結果分析說明,以及該如何處置。
  2. 她特別提出透過按壓腳掌和手掌的方法(書中的重點所在,很多篇幅在說這個)。雖然腳掌手掌本身沒有慢性疼痛的問題,但透過按壓這些地方,可以舒緩原本不通的地方,這跟中國中醫裡「穴位最密集的地方在腳掌和手掌」有相似之處,很妙。


之前臉譜出版來信邀請,我也為這本書寫了個人的推薦序,對那些有長年有慢性疼痛的一般人或運動員來說,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書中推薦序==
從2006年開始比鐵人三項賽,平均每年會參加十二場大大小小的比賽,雖然持續再進步,但幅度一直有限,甚至到了2010年就幾乎停滯不前了,其中最大的障礙不是心肺能力,而是肌肉的問題。每次比賽到中後半段,呼吸和身體的代謝系統都還能正常運作,但肌肉時常不是抽筋就是硬得跟石頭一樣。雖然更認真練習,但成績到後來反而有倒退的趨勢。

很幸運地,在2012年有機會學習自我按摩的技術,開始讓肌肉恢復彈性。按摩之後最大的好處就是之後的比賽都不再有抽筋的麻煩了,而且賽後肌肉痠痛的情形也大為減輕。

時常按摩的肌肉像是充滿彈性的橡皮筋,比賽過後雖然經過無數次強力的拉扯還能保持彈性而不會有撕裂的肌肉就是好肌肉,對致力於長距離耐力賽的運動員來說,更是需要透過按摩來保持肌肉的彈性與韌度。

當然不可能每天都花錢找人按摩,因此自主按摩就成為我的最佳選擇。一開始只是花錢跟老師學習用泡棉滾筒來自主按摩的動作,像是如何按摩臀部、前大腿、後大腿、小腿……等。但為什麼要按摩、該怎麼按該怎麼摩,以及背後的原理與目的其實都是一知半解。透過蘇.希茲曼在《MELT零疼痛自療法》中有系統的講解過後,讓我更清楚明白原來按摩不只是按肌肉,還含括「結締組織」和「神經系統」兩大部分,我也才知道「失去延展性」與「脫水」的結締組織是肌肉拉傷與關節過度緊繃的主因。

擷取3

【圖】作者蘇.希茲曼(Sue Hitzmann)

身體裡有一種會振動且充滿液體的組織,但整體來看又像是流暢如網狀般的間質(matrix),這就是希茲曼在書中不斷提及的結締組織,它不只有一種結構,而是一種支撐和保護我們身體的「系統」。這種系統的樣貌與其功能,會讓我一直想到傳統中醫的經絡與穴位!中國的穴位之謎已經被物理學家--王唯工教授證明出來是微血管末端的共振處,所以傳統中醫師能透過把脈知道全身各穴位的共振強弱,藉此判斷身體各處健康與否,作者希茲曼的手掌觸覺神經天生就異於常人,能感覺到微妙的振動,雖然小時候被視為怪胎,但她用追根穿底的研究精神,再加上多年來觸診身體各部振動節奏變化的經驗,發明了這套MELT自療法,使我能去除常年訓練下來累積的慢性疼痛。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希茲曼認為會痛的地方就是「壓力卡住」了,因此她提出這套方法就是利用軟滾筒進行「MELT動作」讓身體各部的水份都能暢通無阻。MELT與中醫經絡穴道間的關聯性讓我興味昂然,尤其是作者希茲曼透過西方的理性論調,把千百年來累積下來那種經驗式的中醫知識轉化為我們可以理解的語言,甚至可以獨立操作自療。

她把「MELT自療動作」簡化成4R,即為重新連結(Reconnect)、重新平衡(Rebalance)、再水合(Rehydrate)與釋放(Release),透過4R來消除卡住的壓力,壓力一消除身體自然就不會再疼痛了。器材也很容易取得,只要花個幾百元買一根泡棉滾筒和一顆按摩球就可以在家自主進行,不一定要用特定的品牌,只要是直徑十五公分左右的長條圓柱體,能承受你全身壓上去的重量即可。按摩球也能用多種東西代替,像是棒球、壘球、高爾夫球皆可。

擷取1擷取2

【圖】Melt Method的官方裝備,採自官網:http://www.meltmethod.com/

對於一般人來說,MELT能去除你多年來的下背與肩頸疼痛。雖然這已經夠棒了,但對於我這種想要追求運動表現的人來說還不夠(我想要游、騎、跑得更快),運動員不只要變得更健康,還要追求更強的身體,那就不能只有訓練,讀了這本書以後我相信更需要MELT這種自我抒壓的技術,來讓身體更有效地恢復,讓身體能面對來日更高強度的賽事。因為MELT 療法的功效即在恢復,也就是說,就算你有最佳的訓練計畫和飲食習慣,如果沒有主動舒解結締組織中卡住的壓力,就無法使身體組織回復到正常的流動狀態,或者重新平衡神經系統。訓練後的各種疼痛也就因此產生,而MELT的目的就正是消除疼痛。對我來說,MELT的技術使我的身體能在高強度的訓練與比賽後仍保持一種健康、有活力、輕盈且零疼痛的狀態,我希望你也能開始書中的自療步驟,親身體會到它帶來的好處。
徐國峰撰於2013.11月,發表於《MELT零疼痛自療法》推薦序

557981_558259640864822_1088647387_n

【圖】國外的MELT METHOD課程(摘自MELT METHOD Facebook)

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2014東海岸馬拉松


【圖】2013.11.23(六)花蓮吉安路跑社員試跑東海岸馬拉松路線

這場比賽由東華大學的戴文凱老師、林嘉志老師和我主辦。主要目的有三,其一是想透過此種需要體力耐力與意志力的賽事來凝聚東華師生的向心力
其二是希望東華的學生能藉由舉辦賽事來學以致用。這次將參與的系所橫跨資工系(負責架設晶片計時與賽會系統)、藝術學院(設計紀念衫、獎牌、獎盃與logo)、華文系(負責採訪將來參賽的路跑團體)、體育相關(由林嘉志老師和我負責規化訓練系統與設計課表)、慈濟醫院(負責會場的醫護與物理治療)。
其三就是希望能全部用花蓮在地人的力量辦一場優質的馬拉松賽事。

賽事訊息

  • 日期:2014年03月15日正式開跑!
  • 官網:center4gaming.org
  • 報名系統:http://center4gaming.org/STS/
  • 競賽分組:全程馬拉松組、半程馬拉松組(並依年齡細分13組)以及迷你馬拉松組(5.8k)。預計由遠雄花蓮海洋公園之台11線旁停車
    場開跑,一路沿台11線往南經和南寺(迷你馬組折返)→ 跳浪三號隧道(半馬組折返) → 芭崎隧道(全馬組折返) →海洋公園終點。各組成績優異選手,大會將頒發獎金獎牌予以鼓勵。
  • 路線:主要由我規劃,將延著花東海岸公路台11線,瀕臨壯闊的太平洋西岸、蜿蜒於花東海岸山脈。主辦人之一戴文凱老師是促成此賽道的關鍵人物,他說「希望這是一場東奔勝於西跑的馬拉松活動,也希望每一位選手都能享受在藍天開懷、白雲忘情、青山撫慰、海風搖曳的台11線奔馳,以及體驗到在山海美景的實體畫布中感受花蓮在地的人情與風土,讓每位跑者都能添下路跑生涯難忘的一筆紀錄。」
  • 「東海岸馬拉松」路線介紹影片:
「東海岸馬拉松」路線介紹影片
  • 另外,花蓮當地吉安路跑協會會員與東華大學鐵人隊、師生等熱愛路跑人士,也為此條特色的路線進行試跑,並錄製「2014東海岸馬拉松」的「歡迎影片
「2014東海岸馬拉松」的歡迎影片
  • 比賽相關問題可以直接來信:ndhumarathon@gmail.com,或電洽(03-863 4007 )聯繫請洽計畫團隊 謝小姐
     

加值服務

由我與同是鐵人隊的曾奕穎,以及東華大學資工系GameLab研究室的博士生許紘瑋所共同開發的「跑力計算器」,可以用來做算你目前的跑步實力,以及五種不同強度的訓練配速與訓練心率區間。
 

王學仁〈東海岸馬拉松頌〉


【圖】2013.11.23(六)花蓮吉安路跑社員試跑東海岸馬拉松路線
前東華鐵人隊長王學仁為東海岸馬拉松所寫的頌詞:
華大學環雉啼,洋公園跑友集,濤澎湃心跳悸,力奔騰不停蹄。
鋸綿延四十里,柏後凋憑堅毅,動體驗五千米,閒健身兩相宜。
益求精二十一,不可擋戰況激,情享受汗淋漓,神入化忘勞疲。
挑戰全程路遙寂,最大對手乃自己,熱身階段莫猴急,爭先恐後犯大忌。
和南寺前集團密,配速調息有保庇,聲息相通跳浪裡,勇往直前勿放棄。
芭崎折返勤補給,否則體能難為繼,步入牛山撞牆期,放慢腳步深呼吸。
平常若然疏練習,終點變成在慈濟,有道路遙知馬力,堅持到底嘉志氣。
好山好水好愜意,暮春三月等著你,年齡性別非距離,身高體重沒問題。
老馬伏櫪志千里,空想虛言寸難移,披星戴月練跑技,報名文件速回寄。
願君凱旋創佳績,千古讚揚寫傳奇。
東海岸邊的漂流木
【圖】東海岸邊的漂流木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東華鐵人隊之於我是……

【影片】東華鐵人平時訓練紀錄
國立東華大學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是東部最大的大學(全台第二大)。鐵人三項代表隊是在2005年由Benjamin Rush所創立,2011年由我接任教練,目前已成立八年。在這八年期間也主辦過三場的全國大專院校暨高中半程校園鐵人邀請賽,這是全臺唯一專為高中與大學所舉辦的鐵人賽事,也是唯一全程皆在校園內舉辦的鐵人三項賽。

鐵人三項代表隊是在東華大學體育中心的支持下逐漸茁壯的一支隊伍。每年的平均隊員約八到十名。參加的隊員大都不是體育科系出身的學生(有理工、人文和社會學系但就是沒有體育系會參加,這也是他的特色之一)。目前隊上的幾位正式隊員都是來到東華後「才開始從事耐力運動」,之前根本沒有訓練背景,也就是說大家都從零開始。

剛開始接下東華鐵人隊的教練工作時,我其實覺得很「沒勁」,因為我很想把所學的鐵人訓練知識拿來訓練真正的選手,不想像教小學生一樣來帶沒有經驗的大學生。但花蓮沒有真正的鐵人選手讓我訓練。但……我被下面這些沒一開始沒經驗又沒體力的大學生深深感動,才有動力一接下來,直到現在。

因為能感動人的不是豐富的經驗和強大的體能,而是毅力。他/她們堅持留在隊上訓練的毅力,感動我繼續帶隊下去,甚至在我灰心喪志時仍比我更堅持。他們在沒經驗與沒體力情況下仍努力訓練與比賽的精神反而成為我最大的動力來源:
  • 隊長羅譽寅從完全不會游泳,到完成好幾場標鐵和半超鐵賽事,現在的自由式甚至達到乙組游泳隊的水準,還拿下去年大專盃鐵人賽的季軍。重要的是,我可以感受到他真心喜愛這項運動。
  • 博一隊員林璟農,剛跑來找我時是個還沒入學就開始要做研究的資工系準研究生。第一次見到他時看起來就像標準的宅男。一看就知是沒有運動背景的文靜書生。但他後來日復一日在天未亮時就準時出現在訓練集合地點,讓我看出他真心想練的決心。隊員們原本覺得他很奇怪的一個人,後來也都愈來愈喜歡他,信任他。他就像隊上的好說話的大哥哥,照顧隊上的我們(包括我)。一開始什麼都不太會,游自由式像溺水,連公路車都沒騎過,跑步也不行,但現在已經完成了數十場鐵人賽事。沒事完賽的第一句話總是:我都不會累。
  • 大二隊員莊茗傑是我看過做事最有條理與生活最有紀律的大學生。早上五點半訓練時,他會四點先起來吃早餐。在大一時就規劃好大二、大三、大四要修的課程。訓練時注意細節,夠專注,每一個訓練動作都會要求自己達到。雖然也是完全沒經驗,但現在游、騎、跑都在穩定進步中。
  • 大三隊員陳柏泰,一開始很怕跟不上,但看得出很想跟大家一起訓練,校隊這個名詞似乎對他很有壓力。但現在看他熱於訓練,從怕冷怕下水的單薄青年,逐漸變結實強壯,也愈來愈能享受訓練。
  • 大二隊員洪君君,第一次跟隊上出去騎長乘就摔了兩次車,在山路上摔得滿身是傷還被我罵到臭頭。我還以為這會把她嚇到退出,沒想到她堅持下來,愈練愈好,不管是游、騎、跑和肌力動作都愈來愈像運動員。
  • 高一生高至謙,有著高中生那種過於澎湃的熱血與精力,雖然被許多老師和大人們視為麻煩人物,說話和行為也時常不符合社會的期待,但他所展現出來那單純熱愛鐵人三項的傻勁,是最寶貴的無形力量。
下面是他們分別自敘鐵人隊對自己的影響:


隊長:羅譽寅
東華大學社會學系四年級
    在高中時曾經是學校田徑隊的我,對鐵人三項這個運動已經略有所聞,但像澳門這麼小的地方實在是難以發展,所以鐵人三項在我家鄉是一項極不流行的運動,加上我從小就跟游泳保持著一種既陌生又疏離的關係,要不是大一的體育課必須要游完五十公尺我根本不會想要學游泳(結果到最後還是學不會),游泳對我來說是一種遙不可及的運動。
    
大一的時候因為膝蓋受傷的關係,從跑步轉移投入到羽球的世界,羽毛球在球場上那種速度的快感、變幻莫測的格局深深地吸引著曾經是長跑選手的我,每天晚上都打得不亦樂乎,暫時忘卻了不能跑步的苦悶;直到大二開學前的某一天,在網路上看到東華鐵人隊招生的訊息,看著他們到處比賽的照片,那種在競賽中受盡折磨的表情,比賽結束後那種充滿滿足感的笑容,仿佛又勾起了我對耐力運動的熱誠,過沒幾天就開始跟著鐵人隊練習了,儘管那時候還是不會游泳。

如上面所說的,游泳一直以來是我人生中的小缺憾,在陸地上我能跑能跳能騎能打球,可是在水中的我甚麼都不是,當初在泳池裡面我只敢站著,很記得當時國峰教練說過一句話:「沒有人一出生就會走路,游泳也一樣,學就會了。」為了參加比賽,為了完成那一千五百公尺的游泳,我必須要在幾個月內學會游泳,也許最後可能還是學不會、可能游不完、可能會在愛河溺斃,可是我必須要嘗試看看。

二零一二年三月四日,我終於站在高雄愛河的浮台上,準備迎接第一場鐵人三項標準賽,眼看其他學長學弟都已經下水準備出發了,我還站在浮台上等待鳴槍,雖然賽前已經試過在泳池裡游完一千五百公尺,可是當下面對著深不見底的開放水域仍然十分徬徨,左顧右盼,過沒多久賽事正式開始,我跟隨著其他還在浮台上的選手一起下水,心中的恐懼感促使我一直向前划動,深怕手臂一停下來就會沉墜到河底,過程中很累、很臭、很鹹,經過五十一分鐘的煎熬,我終於再次回到浮台上,我成功游完了!接下來騎車跟跑步也都很順利地完成,自此以後我幾乎每天都會去游泳池練習,期待下一次都能表現得更好。

以上就是東華鐵人隊所帶給我的改變,重點不在於最後我有沒有學會游泳,或是有沒有完成比賽,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這段經歷讓我學會了凡事都必須要積極去嘗試,儘管到最後不一定能得到美好的結果,儘管到最後一敗塗地,凡事沒有絕對,在堅持嘗試的過程裡面,必定會得到很多東西,只要你願意付出。接下來的人生,也許會有更多更困難的挑戰,可是我相信只要願意付出努力去嘗試,得到的一定比失去的多!
【影片】鯉魚潭訓練篇


隊員:林璟農

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暨網路與多媒體科技研究所二年級

參加鐵人隊是一個上天的安排。
當初考上東華研究所。在搬到花蓮前幾天看到鐵人隊的網頁,就被深深吸引,所以不久就參加鐵人隊練習。起初的想法很單純,只是想練身體。

起初當然都跟不上,但我有一個非常好的優點就是從來沒有睡過頭。 所以當一起練習大約四個月後,國峰問我要不要加入,就這樣莫名奇妙變鐵人隊一員。鐵人練習通常是不會互相等。還好,我非常熱於一個人的練習。對於自己身體狀況蠻了解的。所以練習初期都會自己打折訓練量。很神奇的,經過大約一年我跟的上其他人了。可能我有天份吧。

鐵人隊的組成成員,都是非體育出身的。因此基礎並不好。但是這也是其優點,有一般從小訓練到大運動選手沒有之特質。例如:英文還不錯,可以看一些最新訓練技術。
加上國峰非常科學訓練,我相信他是最早接觸到滾筒按摩、以VO2max和一些國外最新訓練方法的校隊。希望能有更有效率的訓練,來達到跳躍成長。

因為人格特質。我的目標跟一般人設定要幾分完成不太一樣。只要每次進步就好並且不要受傷。例如梅花湖的場地已經比過三次。雖然路現有小幅差異。時間已從三小時一分,兩小時五十七分進步到兩小時四十四分。而且這些進步是感覺非常明顯的。
在這也要感謝我叔叔,為了大專盃,借我那台高貴鈦合金車加版輪。真的很好騎。

因課業關係,每天在電腦螢幕前超過十小時。鐵人隊練習剛好是跳脫電腦之好時機。另一個好處是當體力變好時,下一整天圍棋也不會疲累。因此也讓我在圍棋比賽中拿了名次。
最大的改變是身體變健康。看起來變年輕。也接觸到一些預想不會遇到的人。可惜還是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研究還是一樣的忙。但我相信只要用對方法。非體育出生也能跟從小練體育的齊鼓相當。
【影片】東華鐵人隊參加大專盃紀錄


隊員:莊茗傑

東華大學會計學系二年級


第一次參與鐵人隊的團練,便發現大家練習的時間都好早,有時天色還沒亮,就得從被窩中爬起來,來面對一大早的練習。鐵人隊是一種讓你鑽研鐵人三項的校隊。要更上層樓,就必須早起,就必須按照訂定的課表來訓練。訓練過程中的確會累,可是回頭會發現,自己表現越來越好,就會享受在運動中。而我眼中的鐵人隊,就是一個讓你學習如何將運動融入生活的一個隊伍。
    我認為鐵人三項這門運動是需要花費特別多精力與時間的一項運動,因為它是由「游泳」、「自由車」、「跑步」這三種運動所組成,並且在一場鐵人三項比賽中,從游泳到自由車,最後再跑步,也是一連貫的,因此練習的時候,三個項目都需要個別練習,甚至還得合在一起轉換練習,以習慣比賽的方式。所以想要讓鐵人三項的運動表現越來越好,就必須將生活中的一部分時間分出來練習,但撇開以鐵人三項運動為生的職業選手,能一心一意投入訓練中。身為平常人的你還得顧及日常的生活、與家人生活的時間和學業或是工作,所以無形中,你被迫、你也必須學會如何時間管理,要顧好自己運動、人際、課業、工作等等之間的平衡。
    我在這樣的訓練之下,我每天都不能太晚睡,因為要是我熬夜了,隔天練習就會因為精神不濟而影響訓練效果,我也不能太晚起,因為每天一大早就得練習,所以我的作息變成早睡早起;而我也知道我平常不能花太多時間在玩樂上,因為要是玩得太多,我讀書的時間就會太少,便會影響到課業,因此我學習到如何取捨學生生活中會遇到的難題──玩樂、讀書、運動。


隊員:陳柏泰

東華大學應用數學系三年級

三年前(2010),在書店無意發現國峰教練的書《鐵人三項》,這本書帶我進入鐵人三項的世界。不久之後參加了石崗鐵人兩項,初次見識到比賽的情況,也完賽了。

去年(2012)轉學來東華,開學初就來和鐵人隊練習。剛開始,覺得教練不好親近、隊友也還不熟、訓練量太重,讓當時的我一直沒有打算正式向教練提出加入鐵人隊的請求,怕自己加入後就有練習的義務,畢竟正式隊員有接受學校的資助:比賽費用、裝備、泳池和健身房。所以當時的我是自己負擔裝備、費用,出席也是看心情的,尤其是冬季。到了今年(2013)春天才又開始參加團練,尤其是到了接近 NU SKIN 路跑的時候。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練習完我就和隊友一起去吃早餐,我很享受這時刻,因為運動完總是很愉快、胃口也很好。

運動是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和鐵人隊的朋友一起訓練總是讓這個部分更加有趣,大家除了討論有關運動的事,也可以分享生活上其他的事情,讓我這個和其他人沒有什麼交集的人有社交的機會。

我認為東華有個鐵人隊是件難得的事,有教練、有贊助、有訓練場地、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都讓我可以在這裡發展我的興趣,更重要的是,也讓我的生活更加完整


隊員:洪君君

東華大學化學系二年級


我大一的時候,遇見了鐵人隊的教練徐國峰。
原本只是因為體育課要考5公里跑步測驗,所以國峰老師要我們每天慢跑5公里來練習,常常一邊跑一邊看著正在訓練的鐵人隊員們。有次他們練三項轉換,一個一個接連從泳池衝出來,馬上跳上自行車,動作迅速又俐落,騎完又馬上換鞋子衝出去跑步。我心想:哇!他們都好厲害的樣子耶!

一學期過去,考試考完了,但我想讓這個運動的習慣持續下去,又想試試看鐵人三項,於是就在國峰老師的邀約之下來和鐵人隊練習。一開始雖然是為了考試而跑,跑得很痛苦,但跑到後來,才發現其實是為了自己的健康而跑。我知道我不想要日夜顛倒、晚起晚睡的生活,我想要有一個清晨的規律運動,所以我開始跟著鐵人隊訓練。

每天早上訓練,鍛鍊的不只是體能耐力,還有責任感和堅持。每天五點半,加上龐大的運動量,實在會很疲憊,久了就會不想去訓練。我們常常給自己很多限制,告訴自己「你做不到」,但真的沒辦法嗎?還是只是自己不想去思考解決辦法而已呢?我以前從來沒想過我能完成鐵人三項的比賽,但是透過日復一日的練習再練習,還有教練、學長的指導,才讓我能在短短幾個月內學會游泳,然後完成鐵人三項的比賽,其中的成就感是難以言喻的。

加入鐵人隊後,我才發現運動的興趣其實是可以慢慢培養來的。以前我不排斥運動,但也不會主動去做,都是體育課才被迫運動,或是有找到一群人才會去打羽球或籃球,聯誼性質高於運動性質。但鐵人三項是屬於比較個人的運動,無論游泳騎車跑步都是一個人完成,訓練或比賽的過程中,都是在跟自己對話。現在,就算沒有訓練我還是會去跑一跑或緩游,紓解壓力放鬆心情。

跟著鐵人隊訓練了半年後,從第一場洄瀾鐵人賽4小時3分才完賽,到第二場宜蘭梅花湖3小時8分完賽;以及第一次跑半程馬拉松3小時17分完賽,到第二次半程馬拉松2小時26分完賽。從成績上可以很顯著的看到進步,但最直接的感受是我更容易專注、體力更好,相同的份量,以前念書要念兩個小時,現在一個小時就可以念完,也比較不會累,上課比較容易專心。

我很感謝鐵人隊,因為它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愛上鐵人三項這個運動。我本來幾乎不可能有機會學會游泳,更遑論在開放式水域游上1500公尺,我不可能有機會騎cervelo的公路車去比賽,我不可能沒事去跑步,還可以跑到21公里以上。我原本不會有這些體驗,體能更不可能像現在這麼好,也不會還想要繼續挑戰113半程超級鐵人或226超級鐵人,都是因為有東華鐵人隊。鐵人三項對我來說,不只是運動,更是一種生活習慣,是持續累積的過程,一旦開始了,就不會停止了。

隊員:高至謙

花蓮高中一年級

一開始,我只是對三項鐵人很有興趣,但是後來因為遇到了好的教練,和很多支持我的鐵人隊學長姐們,讓我對鐵人的興趣變成了熱愛,從小喜歡運動的我以為只要把自己的專長做到最好就可以了,但是後來發現並不是這麼的簡單,我必須要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還要徹底思考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提出問題並且尋找最正確的答案,在對自己的缺點加以改進,鐵人三項真的讓我學習到很多有用並且實際的東西,參加了這個team,我發現隊友是很重要的,你需要改進的地方,他們看的最清楚,當你累了,沒辦法繼續練習的時候,他們會在你旁邊為你加油,為你打氣,一起練習,他們可以督促你,不讓你有偷懶的機會,你比賽比不好,他們也是笑笑的對你說「下次一定會更進步」,這些人都是我的恩人,可以這樣同甘共苦的朋友,才是永遠的友情,沒有他們,現在我還是跟以前一樣繼續當壞小孩,沒有他們,我沒有辦法一再的對這項運動更堅持,更喜愛。

鐵人三項這項運動讓我了解了自己欠缺的東西,我對這項運動的熱誠已經無語倫比,我以後就算不能成為有名的三項鐵人選手,我也一樣會繼續做我最愛的運動,能做一輩子,就做一輩子,絕對不能放棄這些人對我的支持,莎士比亞說過:to be 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tstion.  「做與不做」都只有自己能決定。我不做,不會怎樣,但是如果做了,我接下來的人生會有所不同,那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去完成它,我要讓夢想不再是夢想,流血流汗,就是看到最亮眼的結果,我相信只要我的過程可以完美精彩,那我的結果一定不會輸給別人。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Scott Jurek《跑得過一切》新書分享會

  • 主講人:徐國峰
  • 時間:10月06號下午兩點到四點
  • 地點:華山文創園區.遠流別境(臺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
  • 住在北部,對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前來一起閱讀史考特的超馬人生,報名網址:http://www.ylib.com/action/#t214

我在讀史考特《跑得過一切》時,也同時重讀超馬界的另一位明星關家良一的自傳,兩者都在超馬的領域裡「體悟生命的真義」。史考特尤其好學,他不只是吸收有關跑步的知識,而且透過知識的實踐來「重新鍛造自我」,不斷審視世界跟自己的關係。史考特在書中說跑超馬是為了「想更深入瞭解身體和意志的真相,想丟掉自我」。史考特在不斷追求「強韌」境界的過程中,變成一位只吃素食與研究素食料理的人,也從一位運動員變成一位修道者。當代禪修大師薩姜.米龐仁波切(Sakyong Mipham Rinpoche)也是一位跑者,他說:身體的本質是「色」與物質,心的本質是意識;由於兩者的不同本質,對其有助益者也各具不同的性質。運動對身體有益,而寂靜對心靈有益。跑步是身體的訓練,禪修是心靈的訓練。變強的過程是發生在靜止休息的時候。史考特深知這點,所以他不只透過跑超馬來磨鍊「身」與「心」,同時精選餵養身心的食物,藉由「RUN AND EAT」來重新鍛造更強的身體與心靈,也透過身心修練來讓自己跑得更好 。他不斷學習吃與身體的知識,才能把身心鍛造地如此強韌,奪下一場又一場的世界超馬冠軍。如果你也是跑步的愛好者,一定要認識這位把跑步融入生活的運動家。

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在《強風吹拂》下絕美又殘酷的世界繼續挺進

近幾年來有幾本以跑步為主軸的運動小說,對於熱愛閱讀與跑步的我來說,當然都依序入手,一本都不放過:從2008年2月出版的《強風吹拂》開始,2008年8月接著出版了另一本譯自日文的《轉瞬為風》,以百米短跑運動為主軸,一樣寫得精彩動人;到了2010年4月出版風靡全世界的Born to Run中文版《天生就會跑》,在香港書市則悄稍在2010年10月出版青春小品《400米的終點線》,到了2011年1月出版了John Paker的《雨中的3分58秒》。這五本跑步小說都能觸動我的心,而其中我卻最愛三浦紫苑的《強風吹拂》:
image 

五年前剛讀到這本書時就大為驚嘆:「怎麼可以把跑步故事說得這麼動人,從十個人的故事把長跑的真諦詮釋地如此全面。」如果文學裡有「跑步小說」這種類型的話,我想將來應該很難有小說可以超越它在跑步小說中的成就了吧!

之後,每每遇到也在跑步世界中追求速度的朋友時,我總會推薦這本書給他/她們,跟他/她們說這本書絕對會感動人、讓人更熱愛跑步,也能讓人更了解熱愛跑步的主因何在。因為我們天生愛美,我們在強風吹拂的世界裡追求各種形式的美。

但沒想到這本書在兩年前就絕版了,朋友們都抱怨說買不到,聽到絕版後我也捨不得出借,但拗不過朋友讓他們輪流借來讀,但每次都強調一定要準時還書才行,好幾次都是其他學生或朋友因為買不到而想跟我再借時,才想到前一個人還沒還……現在這本書已經殘破不堪,但我還是會不時拿出來重讀。沒想到,幾個星期前山姆在臉書上傳來訊息,附上一張圖片:

等了那麼久,終於在今年8月15日出新版了!
博客來的介紹:三浦紫苑:《強風吹拂》

撫慰跑者之心的故事

這本書之所以吸引我一再地重讀,我想是因為每次都能從中找到繼續訓練下去的力量,當我對於訓練感到徬徨不安時,這個故事每次都能安慰我,讓我看清自己投入耐力訓練的初衷。

四年前從學校畢業後到現在,待在耐力運動的世界裡起起伏伏,曾受傷、曾灰心、曾喪志,也曾雄心萬丈地誇下海口要突破最佳紀錄,但隨著年紀漸長,逐漸脫離能夠為了理想不顧一切的年紀,身上多了許多該為自己和他人承擔的責任,工作的時間增多能練習的時間愈來愈少,但還是放不下。但還是繼續再練。我一直不懂為什麼,原來我跟清瀨一樣。他在高中受傷後仍繼續抱著跑步的大腿不放,僅管它一直想把他甩開。那可不是堅持,那只是不知該如何放棄的苦撐,怕自己不再練習後什麼也不是:
「放棄跑步,就跟死了沒什麼兩樣。精神死了,肉體也會跟著漸漸衰敗。他不能忍受自己變成那個樣子。雖然,他腦袋裡的某個部分很清楚這是多餘的行為,但他依然在競技的世界裡繼續跑下去,直到再也無法承受。這是他唯一能讓自己的心活下去的方法。」(三浦紫苑:《強風吹拂》,台北市:日月文化出版社,2008年2月初版,頁450)
孔子說:「逝者如斯弗,不捨畫夜」。不再流動的河水就無法稱為河水了。雖然流動本身對自己或他人沒有任何意義,跟小說中阿雪的司法考試、KING煩惱的打工、雙胞胎追求的愛情、青竹莊其他的房客們追求畢業與之後的人生相比,跑步都像是「多餘的行為」般,沒.有.意.義!

難道做什麼都都要有意義才行嗎?只是想做就不管任何其他意義行嗎?也許會被認為太過任性,我也已經過了任性的年齡了。所以一邊辛苦的訓練一邊又一再尋找訓練的意義……我也曾像小說中的藏原走,一次又一次地迷失在秒數與成績的數字裡。像小說中的藏原走剛開始瞧不起跑得最慢的王子一樣。他怎麼樣也沒辦法肯定王子的努力。他只覺得跑得最慢的王子再怎麼努力都不會有結果的,那都是毫無意義的。
清瀨憤怒地對他說,好像也是再對迷失在秒數成績中的我說:
「你這個混蛋!你給我醒醒!王子,還有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那麼努力,為什麼你不願意給大家一點肯定!他們是真心在跑,你為什麼偏偏要去否定他們真摰的情感!難道就因為他們跑得比你慢嗎?難道你衡量事物的標準,就只有速度嗎?果真如此的話,那跑步還有什麼意義?乾脆去搭新幹線!去搭飛機算了!那樣不是更快!」……「走,你要當心,光想追求速度是不行的,到頭來只會落得失望的下場。看看我現在這個樣子,難道你還不能明白嗎?總有一天會嚐到苦頭……」(三浦紫苑:《強風吹拂》,台北市:日月文化出版社,2008年2月初版,頁133-134)


跑步的真諦何在?什麼是「強」?

速度並不是一切。那訓練的目的到底何在?我需要知道這個,因為我不是最快的運動員,天生資質很明顯也只是中等而已(最大攝氧量差優秀運動員一大截),但我還是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定位,也一直有變得更強的欲望。僅管知道自己的身體也許只能鍛鍊到這樣為止了,將來也有更多的工作要承擔,成績也很難再突破,但還是無法讓自己停止訓練,「如果放棄了,就跟死了沒什麼兩樣」,我怕自己停止訓練後就像流水停止流動一樣。雖然無法像小說中的藏原走、世界頂尖的鐵人選手一樣,用優美、流暢、輕巧的身段移動身體,跑出讓人發出驚嘆的成績。但清瀨說:最「快」並不是耐力訓練的目的,而是最「強」,所謂的「強」是「構築在微妙的平衡之上,某種美麗絕倫的東西」。透過這部小說,我才發現自己所迷戀的耐力運動,就像迷戀人世間任何事物一樣:過去不管再怎麼痛苦,不管再怎麼不愉快,我不是還繼續練下去嗎?我對跑步的這份執著,或許真的跟戀愛很類似。因為,愛情是不求回報的。
一旦受到魅惑,就再也無法遁逃。不論好惡,不計得失,不顧一切被深深吸引著。(三浦紫苑:《強風吹拂》,台北市:日月文化出版社,2008年2月初版,頁182)

跑步的真諦到底是什麼?不只是培養體力、耐力與耐性,也不只是學習努力與認真,而是一種透過跑步來思考、經歷猶豫、犯錯後再重新來過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尋找一處最適合自己的終點。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這是傲慢的想法。」清瀨用這句話來安撫、鼓勵王子。其實,這句話也是他說給自已聽的。「田徑的世界並沒有那麼簡單。不過,目的地不是只有一個。」


你們看到頂點了嗎?

在長距離的比賽中,不管是馬拉松、鐵人三項賽或自行車賽,因為距離很長,所以從出發開始,終點都只能靠想像。「目的地不是只有一個」,在路上獨自運行身體的過程中,各種意義與情緒都會湧上心頭,到最後幾百公尺看到終點線時,「通過終點」與「名次」所代表意義與成就感只是千百種意義與情緒中的其中之一而已。就如超鐵226來說,在看到終點線的那一剎挪,就能瞭小說中最後清瀨說「你們看到頂點了嗎?」的意義。
身邊有許多爬山的朋友。我過去很訝異他們能爬一座山十幾次甚至二十幾次都不厭,他們會從不同的山路攻頂,他們說每座山從不同的路線上去可以看到不同的美。對他們來說,攻頂不是目的,「看到美的頂點」才是,愈危險愈美麗,愈美的山愈要挑戰,就像不用機器而用肉體追求速度的你我一樣。
阿雪第一次感覺到,自己似乎能夠理解那個讓走耽溺在跑步世界而無法自拔的理由了。要是能跑這麼快,的確會像中毒般上癮。因為那會讓人想要跑得更快,想要看到更為絕美的瞬間世界。那或許就是瞬間的永恆吧。可是,這實在是太危險了。因為這是一個得用活生生的肉體不斷去挑戰,才能到達的殘酷又美麗的世界。(三浦紫苑:《強風吹拂》,台北市:日月文化出版社,2008年2月初版,頁375-376)

在強風吹拂下仍繼續破風挺進

跑得愈快,所面對的風阻愈強。在長跑的道路上,想要跑得更快更遠,有太多外在的人、事、物要把你擋下,甚至把你擊倒。在《洛基》第六集中,洛基對他的兒子說了一段令人印相深刻的話:
《洛基》第六集中,洛基對兒子所說的話
"The world ain't all sunshine and rainbows.It's a very mean and nasty place... and I don´t care how tough you are, it will beat you to your knees and keep you there permanently, if you let it. You, me or nobody, is gonna hit as hard as life.
這個世界不是永遠陽光普照,彩虹滿天。 它是個險惡狡詐之處,不管你有多強悍,若你放心讓它擊倒你,你就永遠站不起來。你、我、任何人的打擊力道,都比不上人生。
 But ain't about how hard you hit... It's about how hard you can get hit, and keep moving forward... how much you can take, and keep moving forward. That´s how winning is done.
但重點不再打擊力道多強,而是在於你可以承受多重的打擊之後,仍繼續向前挺進,被打了多拳之後,再繼續向前挺進。那就是致勝之道。
Now, if you know what you worth, go out and get what you worth. But you gotta be willing to take the hits. And not pointing fingers saying: You ain´t what you wanna be because of him or her or anybody. Cowards do that and that ain´t you! You´re better than that!"
若你知道自己有多強,就去爭取你該有的一切。但你必須願意承受打擊。而不是瞎說你不該只是如此,胡亂怪罪別人他或她或任何人害你跌倒。懦夫才會那麼做,那不是你。你比那樣更好。
這段洛基對兒子說的話,就像對不斷在強風吹拂下的跑者與鐵人們說似的:強風吹拂下仍繼續挺進的行動本身就是意義!這強風可能是實質上台十一或台二線旁的海風,也可能是批評、社會主流價值與生活中的各種阻力,總之,完全順風的時候很少,大多時候都是速度愈快,逆風愈強。


日本箱根驛傳:

我也是透過這本小說才認識日本箱根驛傳接力賽,也才瞭解到這種長距離接力賽的動人之處。 原本長跑是一種孤獨的運動,但加入接力與校際競爭的元素後多了團體競賽中才可能出現的歸屬感、無私奉獻與同心協力達成目標的元素……
在2008年出版,彭春陽教授的序言中有詳細地介紹這場比賽的歷史:
「驛傳」是日本人的造字,源於「驛站傳遞」,是長跑接力賽的意思。「箱根驛傳」的正式日文名稱為「東京箱根間往復大學驛傳競走」,是由日本的馬拉松之父金栗四三等人,於1920年所創始,第一屆大會是由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明治大學以及東京高等師範大學(現在的筑波大學)四所學校參加,因此又名為「四大校驛傳賽跑」。二次大戰時中斷數年,之後於一九四七年再度恢復舉辦,一九五六年第三十二屆大賽開始,改為現行的每年一月二、三日舉行。由關東學生田徑聯盟主辦,讀賣新聞協辦,參賽隊伍共有二十隊,出賽資格有四:
一、該年度前十名為種子隊伍,擁有第二年的參賽權。
二、預賽選出六個隊伍。
三、預賽第七名以後的隊伍,加算關東學生大專院校盃的積分,選出前三名。
四、關東學生聯盟選拔隊伍(一隊)。
「箱根驛傳」的路線是從讀賣新聞東京本社前出發,至箱根蘆之湖後折返,去程有五個區間(108公里),回程同樣有五個區間(109.9公里),合計十個區間總長217.9公里,是日本所有學生長跑接力賽當中,距離最長的比賽。(三浦紫苑著;莫海君譯:《強風吹拂》,台北市:日月文化出版,頁4-5)
這場每年正月初二初三會在全日本現場直播的比賽,並非每個人都能報名參加,還需要達到嚴苛的參賽標準:每所想參加的大學選手,都要先具有17分內跑完五公里公開賽紀錄才能參加。預賽是以每所大學十位選手跑20公里的總合成績來計算,每年要擠進前六名,總合成績大都落在10小時12分左右,也就是說每個人二十公里必須平均到跑1小時01分才有可能在正月二號站上東京讀賣新聞本社前的起跑線。
當我第一次看到小說裡所描述的參賽資格成績時,我以為是虛構的,因為小說中各個參賽大學主將的最佳成績都必然有二十九分跑完十公里的實力,那可是懸盪二十年的國內紀錄(目前臺灣一萬公尺紀錄保持人為許績勝,在1993年於日本創下29分12秒)。但經過考查後才發現書中的成績都是真的,讓我大為驚訝。日本的許多年輕跑者,甚至在高中時代就能跑進二十九分,而且他們這種長距離的接力比賽(驛傳)非常的多。因此我就在想,日本長期獨霸亞洲的長跑實力跟他們的驛傳傳統是否有所關聯?

image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熱血青年劉品賢: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跑步環島

P1120960

【圖】劉品賢(右一)在跑環島第三天(07/03)跑經宜蘭時所攝

今年剛從東華大學物理系畢業的劉品賢,準備踏入社會的第一件事是從事公益活動,為了環境品質跑台灣一圈。從撰寫企畫書、找理念相符的贊助單位、練跑到最後跑完臺灣一圈的過程中,我看到名副其實的「熱血青年」,喚醒我對熱血的記憶。熱血是青年時代的特徵,他們不會顧慮太多,想到就去做,而且不計代價。但跑環島這件事,可不只是憑著一股熱血想做就能完成的事,事前需要太多準備工作才能上路,最關鍵的是體能訓練,在不足的體能情況上路,可能第一天跑完身體就會倒下,身體不行就是不行,意志力再強都沒用。

一般人會覺得在23天內跑完台灣一圈很難,但他們不知道到底有多難,尤其對耐力訓練經驗不足的大學生來說,艱難程度就好比叫只會煎荷包蛋的人在23天內學會做滿漢全席一樣,但品賢和禹同辦到了。因為他們不只有熱血,還懂得規畫,也夠專注,讓熱血灑在該用的地方,使熱血發揮最大的效益。因為想在23天內跑完台灣一圈,絕不是只靠毅力與堅持(當然它們皆是必備條件)就能完成的事,還需忍受寂寞、忍受痛苦、有條理地規畫生活、捨棄誘惑、把全副精力放在跑步與恢復,跟自己的身體對話。這些品賢都一一做到。

SAM_0567

【圖】品賢剛跑出蘇花公路和仁隧道

這23天中我看著他的背影在晨曦中、烈日下、車陣中、暴雨中擺動前進,一步步完成這趟接近一千公里的旅程。從台北中正紀念堂出發,跑過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再穿過「危 」美的蘇花公路,接著在烈日下跑過兩百多公里長的花東縱谷,繞過南迴公路,再從屏東一路向北,穿梭於車陣中吸著廢氣忍受噪音與多日來積累的疼痛朝向終點邁進的身影,讓我不得不欽佩他們……因為我知道有多難,還有他們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訓練與環島的過程中,只有一步踏錯(拉傷、脫水、營養補給不足、生病、發生交通意外……等),就可能前功盡棄,無法完成。

從品賢每日的訓練日誌中,我看得出他的緊張與憂慮,但會緊張會憂慮也是因為他負責與為他人著想的本性,我可以看出他很怕搞砸整個計畫(如果沒跑完整個計畫就算失敗),所以做每件事都很謹慎。

4/26品賢訓練日記:一早就趕火車到台北跟環品會開例行會議,突然得知下午有一個中廣的廣播節目,嚇得我皮皮剉,好險一切還算順利,將近六點半才從台北離開,正所謂︰「每逢週五倍思親」,看著返鄉人潮洶湧,霎那間思鄉哀愁直衝腦門,有點鼻酸哽咽,但是我還有好多待辦事項,只好打消回家的念頭,然後拖著疲憊的身心一路向東回到花蓮。車程中,除了小睡片刻,其餘時間都在專研國峰的譯作《跑步,該怎麼跑?》才發現,先前對於姿勢跑法只是略懂,每一頁都讓人驚豔,有如在專研一本新的武功秘笈,除了看書,我更是利用搭火車的時間,練習單腳站的「關鍵的跑步姿勢」。最後因台鐵誤點,十點多才抵達花蓮火車站,回到家已經十一點。很深的夜,推開門,在黑暗中點起檯燈,也將紋飾自己的外表與疲勞暫時脫下,也許是太多事情壓抑著我,當我求好心切於一件事情上,才會發現自己能力的不足而那種無力感卻是與日俱增。我想我需要培養一種「對付自己的能力」,需要更有效率的處理每一件事。

4/27品賢訓練日記:週六是最痛苦的日子,天氣仍是陰雨不定偶陣雨。今天訓練量為四小時的LSD,地點是泳池前繞到外環道共四圈,約31公里。第一小時,狀況還不錯,但是很容易就加快速度;第二小時開始,腳明顯感覺到痠痛,尤其是膝蓋兩側的肌腱,一屈膝就有明顯的不舒服,且開始感受到無比的飢餓感;第三到第四小時,生理與心理都備受考驗,痠痛與飢渴充斥感擴散至全身細胞,彷彿連抬起腳跟要費了全身的力氣,最後只能靠著意志力持續邁出步伐。每當痛苦欲絕之際,就會想著「持續擺動著雙手,跨出步伐,雖然路途很遠、步伐很小,但只要拒絕停下腳步,任何終點都一定會到!」今日得分︰8分,雖然完成菜單,但總覺得沒有達到滿分的表現,所以保留一點進步的空間給自己!

WP_20130713_003

【圖】跑步環島第十三天,準備跑進高雄市

WP_20130709_023

【圖】跑步環島第九天:跑經台東綠色隧道

品賢曾在鐵人隊待過一年,之後他跟我說因為他想把重心放在課業與打工所以需先離開鐵人隊。他如他當時所說,今年六月順利畢業!東華物理系的學生想要準時四年畢業並不是簡單的事,而且他在大一時才從應用數學系轉到物理系,只花大二大三兩年的時間就修完物理系的所有規定學分,空下大四這年來做他想做的事--跑步環島。跑步環島這件事在之前練習時就聽他提過,那時不以為意,覺得只是他隨口說說,並沒放在心上。因為我跑過,知道跑環島的難度,那時心中還直觀地認為他還太嫰,不知天高地厚,還沒什麼體能基礎就想跑環島,直接就跟他打回票說「不可能」。

今年1月30日的時候,品賢寄來了一封信,是他寫好的跑步環島企畫書,他要利用跑步環島的方式來推動臺灣的環保意識。這份企畫書不但結構完整,所要闡述的環境理念也打動我的心,從內容中可以看出他做了許多功課,這完全不像一個大學生寫出來的。我重複看過幾次之後,就約他討論,也幫忙修改。

修改完企畫書後的一個半月間,他投了多家理念相符的NGO團體都沒有收到正面的回應,直到3/12,他來信中說「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環品會」)跟他聯絡,要他3/15去台北簡報,要我幫忙檢討企畫內容與模擬面談的情形……還記得他描述準備到台北開會的前一晚「不斷Re稿與修改投影片,緊張到睡不著」,也讓我回想起五前年到台北跟世界展望會報告環島企畫內容的心情。這種種謹慎與用心的態度讓我看到他的決心!當時我也才決定要幫忙到底!

IMG_6788

【圖】跑環島第十七天:無止盡的烈日下只能盡量把自己包裝妥當

5/06品賢訓練日記:雨不停歇的日子,而且是已達大學生自動停課的狂風暴雨程度。今日是兩次1小時30分的訓練量。看著眼前的大雨,基於一個「等下就會停」的心態,倚在窗口遲遲等待,只差沒有變成望夫石;時光飛逝,咻一下地就到了下午,眼看雨勢變小就立馬穿好跑褲飛奔到學校開始練習,原本想要一次跑足三小時結束今天的訓練,但跑了一小時後開始磅礡大雨,全身上下彷彿都浸透在水中,只差沒戴上泳鏡在大雨中匍匐前進。雨天的東華校園沒有什麼人,連汽機車也很少,此時只會聽到磅礡的落雨聲與腳步踏出水花的答答聲,在雨中以一種屬於自己的節奏持續前進,途中沉靜在一種放空與專注之間的狀況,現在也回想不起當時在想些什麼,只依稀記得當下那種難以言喻的專注。

GOPR0023

【圖】跑進高雄市時下起暴雨

簡報的內容打動了環品會的謝英士董事長,獲得他全力支持。他很開心地來信報告喜訊,但同時也開始擔憂了。因為品賢原本連投幾家NGO環境團體都沒下文,正覺得會不了了之,突然間受到支持後,「到底能不能跑完」的恐懼感開始漫延。品賢和另一個跑者禹同,都沒有經過正式的耐力訓練,而跑環島這件事是很多經驗老道的馬拉松跑者都不太敢嘗試的事。為此,特地找時間跟他們「約談」,很嚴肅地跟他們說明跑環島的難度有多高,以及確定他們的決心有多強烈。因為這件事對他們來說「決心」非常重要,因為訓練「非常苦」「非常單調與無聊」,需要有能拋棄一切全力以赴專心訓練的決心、忍受痛苦與烈日的意志力。

為了要讓他們跑完,我開了一份三個半月的課表,每兩個星期討論一次,確認他們的身體狀況與訓練效果。若他們能安全吃下菜單,才有機會順利跑完。這三個半月,品賢除了每天要花好幾個小時練跑,還要兼顧課業、家教,每週還要到台北與環品會開會,以及跟環品會到國小國中分享環境教育的理念。在壓縮到休息時間的情況下,練跑變得非常辛苦。

GOPR0019

【圖】第七天跑在花東縱谷的台九線上

4/23品賢訓練日記:日頭赤炎炎。今天是在中午時段進行兩小時半的LSD耐熱訓練。也許是「熱」讓人很暴躁,讓人巴不得趕緊加快腳步結束這場酷刑,可惜的是我能加快步伐,卻不能加快時間,也因為沒吃午餐就跑,所以隨時處於「飢餓+渴=飢渴」的狀態,更是痛苦萬分,從一開始五公里喝一次水,變成三公里喝一次,再變成兩公里喝一次,在艷陽下彷彿水進入食道的當下,又形成汗的猛低落地,這幾次跑幾乎都沒有感到疼痛,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長跑不再是體能的問題,而是心靈的考驗,意志力遠比體力重要,如同國峰說的︰耐力運動同時也是訓練耐性,除了體能,我想我得多訓練耐性才能夠應付環島這一大挑戰。

IMG_5621

【圖】跑步環島第十天,進入台東

P1130909

【圖】跑步環島第七天:從花蓮壽豐鄉跑到瑞穗

 

DSC00028

【圖】跑步環島第十八天:跑經西螺大橋

因為品賢的堅持不懈感動了我,才決定幫忙,甚至興起再跑一次的念頭(前一次是2008年花十七天跑完)。想想也覺得有趣,聽品賢訴說他想跑環島的部分原因即是受到當年的我影響,如今我則是又因為他的執著與堅持才又重新激起青年時的熱血。看品賢從企劃書的撰寫、找贊助、討論訓練課表、每星期到台北開會、一一完成環島前的各種任務……以及看他從一個完全不運動的大學生在今年三月十日才完成第一場馬拉松,到環島訓練期每週能跑完百來公里訓練量(最多一個星期到兩百公里),這對於專業的耐力選手來說已不容易,何況只是一位沒有任何運動背景的大學生。其中的艱難程度非外人所知,支持他繼續往前跑的動力亦非言語可述,我不會忘記七月九日中午十二點四十分,當我們已在烈日下跑完40公里後,又加跑2.2公里,只為了堅持某種理念,我很想奉陪,但在烈日下的四十公已把我的肉體與精神摧殘到油盡燈枯之境,不容許我再投入跑步,看著他一圈圈地在初鹿國小的200公尺操場上跑了十一圈,剛好湊足了42.195公里。

從三月十二日開始,經過三個半月的規畫與訓練,七月一日起跑,連續二十三天,品賢、禹同與我終於順利完成這趟旅程。這一圈不只是體能上的挑戰,也是企畫執行力與意志的考驗。他們完成了。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平凡大學生而言,品賢展現了最不平凡的特質,這種特質非關才能,而是青年熱血精神的展現,他的熱血在烈日下凝聚成汗珠,一滴滴地落在臺灣各地,這是我們台灣出產的熱血青年。

WP_20130723_005 

【圖】第二十三天:環島跑步完成之日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環島路跑最後一天:每一步都好痛,但還是不自覺地一路微笑進終點

第二十三天:中壢市--輔仁大學--終點:台北中正紀念堂,37公里

07/01
39k
07/02
43k
07/03
42k
07/04
42k
07/05
46k
07/06
18k
07/07
56k
07/08
51k
07/09
57k
07/10
28k
07/11
45k
07/12
60k
07/13
43k
07/14
61k
07/15
32k
07/16
40k
07/17
42k
07/18
38k
07/19
33k
07/20
44k
07/21
44k
07/22
43k
07/23
37k
總里程
984k

環台跑者品賢:結束後,提著行囊搭上公車,卸下跑者的身分,看著窗外的景色,那些曾跑過的街景快速流動,突然鼻酸哽咽,原來跑步環台真的圓滿結束了,回首二十三天的過往,才驚覺自己的生命過了一個急轉彎。

早上五點半大家準時中壢家裡出發,要跑到這趟旅程最後的終點,也是最初的起點--中正紀念堂。沒想到大家也都跟我一樣,最後都有點捨不得結束。

01-IMG_4770-2-2

品賢說:「3、2、1,喀嚓!」出發前大夥們默契十足雙手比出23的手勢,這也是最後一天的行程。隨著台一線里程數逐漸減少,心理開始感到難過與不捨,也許是捨不得離開這個將任何紛紛擾擾拋於腦後,每天只需跑步的生活。下午最後一段路程:從輔大到中正紀念堂,感謝超馬協會的熱情邀約、相挺,陪跑陣容更是浩大,路跑人龍浩浩蕩蕩奔馳在台北的街道,每個人臉上渾然忘我的神情,一群人因為喜愛跑步而相聚的夥伴,腳步聲成了彼此交流的方式,路途中腦袋瓜不斷運轉、倒帶,曾質疑過的問題似乎也還沒爲自己找出答案,但我深信這些過往已經在生命裡留下足跡,等到事後回首一探才會明白其中的答案與滋味,澎湃的情緒化作知足與雀躍。最後我選擇以享受和感恩的心情輕快奔跑,朝著自己的夢想前,帶著微笑抵達終點。

WP_20130723_027[1]

茗傑:下午在輔仁大學休息過後,我們便延著台1甲前進,每經過一站的捷運站,心中的感動似乎更加濃烈,真的,付出努力、實行,然後我們做到了,這會長存我腦海中的!

說也奇怪,還剩下一個星期、六天、五天、四天、三天時品賢禹同兩位跑者都在倒數日子,巧玫也說剛開始時也時常在想還剩幾天,但快到終點前卻捨不得結束,反而希望台一線的里程牌減得慢一點。

936487_10151737664934244_220844465_n

譽寅也說:我覺得今天是這二十三天以來時間過得最快的一天。從國峰家出發開始,一路上大家都散發著歡樂的氣氛,有說有笑,而且特別的是今天大家都把速度放得很慢,除了是因為身體累積下來的疲勞之外,我覺得更多的是大家都想要好好享受這次環島路跑活動的最後這一天、最後這幾個小時。

下午在輔仁大學休息,大概到一點半的時候前來陪跑的人陸續到場,其中包括禹同一家人、don1don的Ryan跟禮純、東吳大學的尖尖、還有很多很多,看到現場那麼多人用行動來支持我們,再一次感動了我這個小男孩;剩下約十二公里的路程,此時的我心中十分矛盾,一邊想著趕快結束這次活動,回家好好休息,但同時又對這次旅程依依不捨,好想要一直流浪下去,不願回到現實,然而這樣的矛盾在我內心產生出一種平衡,好讓我可以以一種平靜的心境去面對眼前這條綠色的終點線。

到後來,大家已經學會享受旅程中的各種滋味, 甚至產生一種名為「捨不得」的情感,很想再繼續這樣跟大家一起跑下去。

譽寅說:我覺得今天是這二十三天以來時間過得最快的一天,從國峰家出發開始,一路上大家都散發著歡樂的氣氛,有說有笑,而且特別的是今天大家都把速度放得很慢,除了是因為身體累積下來的疲勞之外,我覺得更多的是大家都想要好好「享受」這次環島路跑活動的最後這一天、最後這幾個小時。

第一天的記憶還很鮮明,陪跑的隊伍浩浩盪盪地在台北街頭穿梭,延著羅斯福路一路跑向第一站終點坪林,沒想到23天過得這麼快,有些問題還沒思考透徹就又回到中正紀念堂的自由廣場前了。

跟五年前相比,這次除了天數較長,每天的里程較短之外,也比較有經驗,知道這種多日長跑可能會碰到什麼問題,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有氧耐力的基礎也比之前更深厚札實(功力多了五年),所以對我來說這次的環島路跑是一種享受,當然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起的,就像去太空旅行一樣,要夠富有才去得了。享受跑環島也一樣,體能基礎要夠札實才能享受其中的美好。

雖然平均每天跑43公里似乎很可怕,但只要把速度放慢,把每天前進的時間拉長,困難度就會降低。當然,痛苦和傷害必定來襲,可那就像長時間站在強風吹拂的海灘上,浪與其帶起的沙礫會一直猛烈的打向身體,會累會痛會被陽光灼傷,但也能看到驚淘駭浪的風景,面對那樣的景緻也容易忘掉自身,超越感也在其中。

但對品賢和禹同來說可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在這二十三天中所經歷的風景必然與我大不相同。他們在大學以前完全沒有體能訓練背景,來東華後才跟著鐵人隊練鐵人三項一年,比過兩場鐵人三項賽與一場馬拉松(雙溪馬,一個六小時完賽,一個六小時二十分完賽),而且他們還是第一次要跑這麼多天這麼長,連許多醫學和超馬專家都很擔心他們,認為風險太高應該取消……他們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上路,每天都在懷疑自己是否跑得完,每天都要面對巨大的疼痛與障礙,就像是剛學會走路的小朋友要一階階地爬上101大樓般,每階都像巨大無比的高牆,每步都顫顫驚驚怕摔下來,每天累得半死爬到頂後想盡辦法讓身體恢復,明天再一次,連續二十三天。而我已經在耐力運動訓練中成長了十二年,雖然還算清澀但耐力基礎已穩,每天2046階101大樓並不難,過程中我還可以時常停下來等他們看風景,享受跑步旅行的樂趣。跟我比起來,雖然我們都是跑23天、跑一樣的里程數,但他們在這23天中身心所面對的挑戰則是更為巨大的。雖然出發前我就有信心他們能跑完(因為他們已經吃下出發前的超馬課表),但我個人還是不得不敬佩他們,能再饜下連續23天接踵而來的各種苦痛與外在環境的壓力。

出發前我就瞭解他們要在23天跑完環島路線的難度有多高(一開始就是陡上陡下九彎十八拐北宜公路,接著又是路線難危險度高的蘇花公路,再來無止盡被晒到暈的花東縱谷,接著南迴加颱風過境,最後再到與車爭道的台一線),因此我的主要目標不是自己跑,而是一步步「有耐心」地牽引他們向上爬過每一個障礙,來到最後的終點線。這是我在享受環島之餘的主要任務。

如今品賢和禹同他們完成了,而且愈到後來,我所花的力氣愈少,他們每天都在學習靠自己的力量硬撐地一階一階往上爬,有疼痛、有傷害、有著更多的擔心與害怕,他們隨時都在擔心受傷,害怕身體不行跑不下去了,但他們仍沒停下腳步,在困頓中學會照顧自己的身體,學會療瘉它,學會與它對話……然後一步一步地跑完台灣一圈。

WP_20130722_004

06-IMG_4968-2-2

【圖】環台跑者禹同與其父親(摘自don1don,後面的品賢也笑得很開心)

環台跑者禹同說:國峰家的地板似乎特別好睡,今天早上醒來的時候精神不錯,燒已經退了,四肢也不再無力,只剩下肚子傳來陣陣疼痛,無法撼動我分毫。

哥哥一早就來陪跑。下午陪跑人數大大增加,爸媽也都來了,一家四口全員到齊,一大群人就這樣聲勢浩大的出發,然後一群人手牽手的通過終點線,那一瞬間一種莫名的感動流過全身,不過這一天等了太久所以心情已經平復了許多,再加上大病初癒沒什麼力氣,如果是在一個禮拜前我大概會嚎啕大哭吧!

07-IMG_0427-2

【圖】最後100公尺(摘自don1don)

禹同:晚上回家候才驚覺環島就這樣結束了,淺意識裡似乎還在想著明天有多少里程數要跑、幾點要起床、晚上要如何恢復身體,仔細一想才發現都過去了,23天的跑步環島就這樣完成了,一步一腳印的默默繞了台灣一圈,原本清楚的記憶,難熬的每一天,就像水彩畫暈開一般,慢慢的變淡,變成了若有似無的顏色,烙印在心裡,一切都像夢一場,從開始到結束,彷彿沒有存在過,而雙腳傳來的陣陣疼痛又證明了它是那麼真實,無法置信自己真的完成了,但我做到了,沒有半點虛假,每一步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環島路跑第二十二天:跑環島最需要的能力是「等待」

第二十二天:新竹市大同路--楊梅國小--中壢市,43公里

IMG_7602

在赫曼.赫塞《流浪者之歌》中當希達多被問起他最擅長的是什麼時,他說他最自豪的三種能力分別是「等待、斷食和思考」。

我們每天花很多時間在等待,像是在公車站牌前、在轉運站等發車、在捷運站等車進站、在列車上等車抵達目的地、等飛機、坐在教室裡等老師來上課、等客戶、等早餐店老闆動把蛋餅煎好等……。我們每天都在等待,在隨身3C裝置(像隨身聽、iPod、iPad、筆電、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還沒那麼普及之前,等待期間很多人會拿書來讀,但現在在捷運站或公車站牌前大都轉換成低頭滑動3C智慧型裝置。不管是讀書或滑手機,似乎大多數的人都不能忍受等待的空白,一定要填些什麼進去身體裡,可能是書裡的知識或是手機上的訊息與遊戲,讓空白多添一些色彩。但跑環島時就像被迫從社會秩序裡切開的過程,人生中只剩下跑步、吃飯、睡覺與其間所伴隨的各種疼痛。相當單調且難熬,簡直一點色彩也沒有。

DSC00480

在跑環島時,每天都要面對無止盡的道路與灰暗的疼痛,沒有色彩的道路與疼痛像是一片灰白世界,身邊的隊友大都默不作聲。無止盡的空白會讓人想急著快點跑到每天的終點,但急躁是相當危險的事,只要忍不住一跑快,下午或明後天身體可能會出現傷害,而且可能是無法在一天內復原再跑的傷害,所以只能忍受更長的空白,然後等待。

在跑環島的過程中,只要不斷地擺動手臂與腳步,然後等待時間過去,雖然速度很慢,但身體自己就會一直移動。只要有耐心,學會希達多等待的能力,小心處理自己身體的疼痛,終能跑抵每天的終點。

像今天一樣:在炙人的陽光中等待、在步伐中思考。即使各種疼痛接踵而來,也只能不斷與自己對話,等待痛苦過去、等待里程消逝,然後耐心「等待」終點的到來。

DSC00481

像是禹同今早身體突然出了狀況,也只能面對,然後處理,等待它過去,再等待終點的到來。

禹同自述:四點起床的時候覺得很不舒服,肚子很痛、頭暈,拉完肚子之後真的有點撐不住就又回去躺了一下,四點五十幾分的時候醒來整理行李,這時候感到頭暈、想吐、四肢無力、肚子痛、冷汗直冒,開跑前就已經滿身大汗,我用手擦了一下汗,有點冰冰的,身體狀況差到極點,但我還是得跑,心裡想著剩下兩天,說什麼都得跑下去。我需要安靜、專注,將精神完全集中,我只能一句話都不說,默默的跑,讓21天來習慣的腳步,帶領我慢慢前進,身體與精神催逼到極致,疲勞累積壓得我喘不過氣,好難受,身體不適和體能不足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痛苦,但任何的困境都提升了這個活動的價值,所以我不逃避,我只默默承受。

最後他仍安全地跑抵中壢市,身體也慢慢恢復中,其中的痛苦外人可能難以體會。今天一整天騎在他身後的譽寅說:

今天從新竹到桃園,共四十三公里,早上有幾位台積電的跑者來陪跑,正當我們要準備出發的時候,平常活潑好動的禹同今天臉有難色,獨自坐在椅子上,原來他今天肚子很不舒服,早上一直拉肚子,但原定的行程還是要繼續。

禹同今天的狀況讓我想起在上幾個月也遇到這種情況,每天都全身乏力、精神恍惚,所以他今天的狀況我很了解,過程一定是非常痛苦;剛好今天遇到悶熱天氣,太陽非常大,我只是慢慢騎著腳踏車跟在跑者後面都已經汗流浹背,他除了要忍受熱氣,還要忍受肚子不舒服,忍受腳掌的水泡,忍受這二十幾天以來所累積的酸痛,忍受心靈上的空虛感,但他仍然沒有走路,因為他之前說過「用走就沒有意義了」,他那份不願停下腳步的堅持,深深感動了我。

IMG_7395

譽寅:剛好下午的時候路上有一位啊姨騎機車到我旁邊,問:「你們這樣做可以感動世人嗎?」我們不是甚麼名人、明星,也不是甚麼很有勢力的團體,我們只不過是幾位普通的大學生而已,也許我們這樣做能夠影響到的人並不多,但最起碼他們用行動實踐了自己的夢想,在這二十幾天以來用他們的腳步感動了我,感動了他們身邊的朋友。

DSC00474

【圖】禹同的哥哥禹仲在下午一點太陽最烈的時刻特地從中壢市跑到中午休息點楊梅國小來,陪跑一整個下午。今天剛好是農歷二十四節氣的大暑,天空萬里無雲,陽光直接曝曬,加上禹同身體不適,譽寅和禹仲一路相陪,最後仍順利完成今天的里程數。

 

IMG_7323

【圖】大家雙手的兩根手指頭不是比「ya」,而是第二十二天,也是最後倒數兩天。今天一早五點半有台積電慢跑與十八尖山長跑隊的朋友來陪跑加油。

DSC00413

【圖】早上的天氣比較陰涼,台積電慢跑社與鐵人的朋友一起來陪跑十公里到新豐火車站。

茗傑說:早上幾位在台積電工作的大哥一起來陪跑,他們速度真快,能兼顧工作和運動,真得很厲害!今日也是最後一夜了,心情很平靜,但我知道我有成長,如同剛投入石子進入水池中,漣漪會一波波激起的,等待環台結束後細心地反思這段日子!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環台路跑第二十一天:這一切都讓我更喜歡跑步

第二十一天:苗栗白沙屯欣園民宿--崎頂車站--新竹市國賓商務旅舍,44公里

DSC00345 

早上五點半從苗栗白沙屯出發,空氣既悶且濕,才跑不到三公里就汗濕全身衣物。不久來到台1線和台61線的分叉路口,這兩條路都可以通往新竹市,但考慮到台1線的汽機車與紅綠燈很多,而且距離多出快十公里,所以最後決定走台61線,事後也發現這是個正確的決定。台61線真的很適合長跑,早晨八點以前路上幾乎沒車,整條路筆直向前延伸,我們的腳步雖然很慢空氣也悶濕得難受,但能在無車的大道上跑是比什麼都愉快的事。

每天都花這麼多時間在路上跑步,對於跑步本身的體悟更趨圓熟。五年前跑環島時還不懂跑步技術,只會跑,只想著向前,但這次卻能不斷地反覆思考驗證這幾年來所學所教的跑步體能、技術與肌力的知識,整個白天,連續二十多天,同樣的知識不斷透過在大腦和身體裡重複操作,某些無法用理論說明與物理觀念推理的跑步心法,竟在這日日反覆的跑步動作中提升到以前無法想像的境界:怎麼用臀部跑、手臂怎麼擺、擺臂與腳步間的關係、怎麼加速、怎麼跑得更整體……昨天在五福國小休息時的某一瞬間體悟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意義,雖只是個人體悟不見得符合修道原意,但充實感與空虛感同在的超越體驗卻真實無比……這一切都讓我更喜歡跑步。對我來說跑步是鐵人三項的一部分、是移動身體的方式、是一種旅行的方式,跑步也像修道,它是一種痛苦與幸福並存的狀態、是思考與精神充電的過程、是一種與追求天人合一(與環境容為一體)的道途。

今天在跑步中也再次見識到環境之「美」與人世間的「愛」:

DSC00312

【圖】苗栗海邊五點的晨光

SAM_0409

【圖】臺灣藝術大學幫忙記錄的郁文與詩婷同學也下來陪跑五公里。從沒路跑經驗的兩位大學生,本來只是來幫忙記錄,但看我們跑了幾天後也起了跑步的念頭,今早看天氣不錯就跟著在台61線上跑了五公里。

IMG_7288

【圖】環台跑者禹同女友曾禮純特地搭車到中午休息點(崎頂車站),兩人一路牽著手跑16公里到新竹市。

禹同提到:今天女朋友要來找我,這幾日來朝思暮想、輾轉難眠、望穿秋水等的就是這一天,所以早上提高配速狂奔,一直騙隊友才五公里不用休息,其實已經跑了六、七公里,盡量縮短休息的時間,只為了早點到達目的地。沒想到崎頂車站比google map上定位的距離還遠,最後接近十一點才和女朋友會合。要感謝隊友這麼配合,不然可能會更晚才到。

DSC00374

【圖】從中午開始陪跑的十八尖山長跑隊

IMG_7319

【圖】環台跑者與連續陪跑兩天的黃生佑先生,以及從崎頂車站開始跑到新竹市的禹同女友曾禮純、十八尖山長跑陳進財警官、竹東高中老師鍾文君、竹東高中高三生陳星佑、竹東分局徐榮昌、北體大一生徐振勛與光佑的朋友陳世峻,跑到終天後一起舉著本次路跑的理念旗秩與圓牌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