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為什麼柔軟度、伸展與按摩我都從腳掌先做起呢?

「為什麼柔軟度、伸展與按摩我都從腳掌先做起呢?」這是今年(2016年)六月在高雄培訓Garmin心率教練時,其中一位教練提出的問題。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若某位跑者都是從臀部往腳掌的方向做起,會不會有問題呢?我想身體也不會因為從臀部先伸展/按摩而受傷。

四年前我認為「按摩要從越接近心臟的地方開始」,但為什麼現在都改成「按摩要從離心臟最遠的腳掌開始」進行教學呢?

這樣的做法並沒有對/錯,只是我是這樣思考的:身上每一滴血液都要流到最遠的腳掌才會再回到心臟,所以只要腳掌「先處理」,血流就會自動加速,全身的氣血自然變順暢,所以只做腳底按摩,全身也會覺得暖呼呼的!

人生中處理各種事物的原則也是,最重要的優先。從這樣的觀點來看,最遠端的腳掌和手掌應是所有可運動的部位中最重要的部位,所以現在我都會引導其他教練和學員先處理(伸展和按摩)腳掌再逐步向上,接著處理上肢,處理上肢時又先以手掌為先。

為什麼腳掌最重要,已逝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在講述稿《太極拳與靜坐》中有一篇精彩的論述,裡頭提到「所有生物之衰亡,都是由下而漸在上,逐步衰竭」,只要腳掌有力、氣血流通,自然會健康長壽。摘錄此段精彩的講稿如下,這段講稿影響我甚為深遠:

中國道家、印度瑜珈,或密宗的理論,都會談到人類關於「死」的問題。無論男女,每個人的死亡,都是們腳部開始的。道家深明此理,故訓練「息息歸踵」,所謂「真人之息以踵」,一般解釋「踵」為足心的「湧泉穴」。試觀嬰兒躺在床上自玩,經常是活動他的雙腳,而雙手反而很少活動。後來漸漸長大,仍然愛跑、愛跳,雙腳好動,中年後一變,卻愛坐喜靜,反而討厭年少好動的人。殊不知人到中年,活力已消減,下身等於半死狀態了,所以倦於活動。再看老人,坐時更喜將兩蹺起來放在桌上,才覺舒服,這表明下部生命力已大衰,兩腳易冷,老態呈現出來了。若老年人能腳底發燙,腳下有力,則是長壽的徵兆。又看胎兒的呼吸用臍,丹田在動,嬰兒呼吸雖用口鼻,而丹田仍自然在動。到了中年老年,丹田的動無力而靜止,改變位置,上縮至腹、至胸,再至喉至鼻,最後一口氣不續,嗚呼哀哉……就此報銷,可見生命力之衰亡,是由下而漸在上,逐步衰竭,我們做氣機功夫或練太極拳功夫,要「氣沉丹田」,使氣機暢運無滯為要,這是健康之道。(南懷瑾講述:《太極拳與靜坐》,台中:南懷瑾文化事業,2015年出版,頁42~43)

==

跑者不就正是一群愛跑、愛跳、雙腳好動的一群人嗎?我深信只要腳健康、身體就自然健康。但要保持雙腳健康,不能只是跑,還要像武士擦拭武器一樣,透過按摩、伸展和擴大關節的活動度來保養它。或比喻成汽車,要常駕駛才不會出問題,但每開一段時間就要進廠保養。運動與保養是維持健康的關鍵,而腳掌又是關鍵中的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