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從「休閒運動 vs 競賽運動」的定義來談訓練營的概念

台灣的跑團非常多,光台北應該就有上百個跑團。加入跑團的朋友大部分是以休閒為目的,少部分是以競賽(變強)為目的。休閒與變強這兩者互為體用,都很重要,也都是跑步本質中的關鍵要素。

《說文解字》裡定義的「休」是「息止也」。也就是「停下來好好呼吸」的意思。而「閒」字的原始義是「月光從古代兩扇門的門縫間透進來打在室內牆上」的一種悠閑的狀態,這種狀態只會持續一段時間,當月亮高升後室內月光就會消失。所以後來「閒」這個字引申為「正事與正事之間的空閒時光」。

因此「休閒」一詞可說是「把正事與正事之間的空閒時光拿來做可以停下來好好呼吸(放鬆)的事情」。這事,像是週末去看電影、吃美食、與好友閒聊、散步……或是跑步。

當我們跑步時只是為了好好呼吸與放鬆,不具任何其他的目的,跑步這項行為就可以稱為「休閒跑」。但當我們為了變強,為了破PB而跑時,身心變成都無法放鬆時,就無法達到休息的目的,跑步就不再是休閒運動,而變成「競賽」運動。

「競賽」的本質是變強。想要變強,就必須離開舒適圈,給身心更強的刺激,讓它適應。這股刺激必須要有一定的規律性,有時強、有時弱,過程中必定會帶來不適與痛苦。這是變強的唯一途徑。

休閒運動可以放鬆,讓身心準備好面對正事的挑戰,但競賽事動無法,它像另一項工作般,必須按表操課,必須承擔痛苦。那為什麼喜歡呢?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最後我找到的答案是:為了「體悟純粹幸福感」與「成就感」,所以我們需要參與競賽運動。

先談前者:我們在通過終點線後,光停下來就是一種幸福。跑過漫長的42公里後坐著休息、好好呼吸、喝口水、吃著主辦單位準備的西瓜, 那可是跟躺在沙發上喝水吃西瓜的感受天差地遠,雖然水跟西瓜本身並無不同,但在變強或超越極限、體驗真實的痛苦之後,西瓜、水跟空氣都變成甜美無比,這是一種更純粹的幸福感。因為痛苦之後幸福的門檻總是降得特別低,全部的注意力都回到生理基本的需求上:空氣、水、 食物、他人的陪伴與鼓舞。這是休閒跑者所體驗不到的。

再談後者:升級(Level Up)、進步、變強是人類共有的願望。它跟我們玩電子遊戲RPG時練功→打怪→升級的成就感一樣,樂趣無窮,但他們的主角是虛擬的,跑者的主角就是他/她自己,那種樂趣更是虛擬的RPG遊戲所無法比擬。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任何人可以體會到自己第一次跑進四小時,或甚至跑進三小時的喜悅。這種喜悅是無價的,也是再多的金錢都買不到的(不像有些遊戲可以透過金錢或其他機制開外掛的方式價格化)。

--
Compete(競爭)這個字是由「Com」與「Pete」所組成。
Com:一起。
Pete:變強。
--

競賽的本質除了變強之外,還有另一要素是:「夥伴」。每個國家的代表隊在參加亞奧運前的幾個月都會集訓,其中一項目的就是競爭,透過實力相當隊友的刺激來提升自己的實力。競賽(Competition)的原始意義也是。想一想我們的PB都是在比賽中創下的,很少人可以自己在獨自在路上跑42.195公里來突破自己的最佳成績,我們都需要刺激才能突破。跑步比賽其實沒有一個真正的對手,賽場上的所有人都是夥伴……激勵自己變強的夥伴。

競爭的原始義正是:透過「他者」的刺激來讓自己變得更強。要這樣認識競爭,「他者」就不會是對手,而是夥伴。

在學生時代參加游泳校隊與鐵人校隊時就深深感受到與夥伴一起變強的快樂。沒有夥伴,變強也變得困難,或者說得更獨斷一點:沒有夥伴的訓練之路,會逐漸失去訓練中某一塊重要的本質。獨跑當然有其價值,但團練的樂趣無法取代。

變強,需要夥伴。這一點,我深信不疑。團體中各人的目標可以不同,但都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才是重點。就像《海賊王》中在同一艘船上的夥伴一樣,大家都有各自的夢想,但都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一起變強。


照片中是上星期訓練營中團練的照片。這是三年來第五次帶訓練營,也是資源最齊全、師資最雄厚(有接近十位其他教練支援)、軟/硬設備最高級的一次。本週正式開始訓練,能夠身為這個訓練營的教練之一,既興奮,又覺得幸福。因為這是台灣非官方所組織的第一個全部學員皆以「競賽」為目的的訓練營。這是我期許已久的訓練模式。

歐洲的自行車整體實力、肯亞的長跑成績之所以能領先全球,都是因為「以變強為目的的訓練營(社團)」非常多,因為這是變強的關鍵元素。這項元素非關科學化訓練,就算訓練方法一樣,沒有這樣的社群,實力也會無法提升。

非常感謝Garmin長期來一直給我機會與資源,讓我有機會把「科學化訓練」與「訓練營」的概念整合進來。這只是一個開始,期許之後在Garmin獨特訓練軟體Garmin Sports正式上線與RunningQuotient成長茁壯之後,能引領一股「變強」的訓練風潮,一起體會競賽運動的美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