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如何量化踩踏技術?踩踏技術會因訓練而進步嗎?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卻很少人關注。主要因為是很多人懷疑踩踏技巧需要學嗎?雙腳已經被限制在同一個固定的迴圈裡做動作,每一個人的踩踏動作都一樣,怎會還有踩踏技術可言呢?

但我們可以試著思考一個特殊的案例:Adam與Simon Yates是一對雙胞胎,他們曾同屬於澳洲的Orica-GreenEdge車隊,這兩位體重、體能肌力都差不多的雙胞胎,騎同一款車(設定也相同),在相同坡道,用相同的齒盤,以相同的檔位,在相同的迴轉數下都抓下把時……問題來了,他們在同樣的耗氧量下,其中一位有可能騎出更快的均速?更快攻頂嗎?」

如果答是是「可以」的話,原因只有一個:先攻頂的那位「踩踏技術一定比較好」。



那所謂的踩踏技術比較好是什麼意思,從附圖中這張摘自Pose Method of Triathlon Techniques的第三十章的圖可以解釋:

右下角的圖的縱軸是「力量」(force),橫軸是踏板所在的位置:90度代表三點鐘方向、180度是下死點、270度是九點鐘方向、360度與0度是上死點。我們可以發現這位車手在三點鐘方向輸出的力道最大(60lb),接著下降。圖中的面積代表這位車手一圈踩踏中所總共輸出的力量總合。在用力相同的情況下可能踩出更大的功率嗎?

從功率的定義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功率(P)= 力量(F)×力臂(d)×迴轉數(ω)
→簡化為:P=Fdω

d是力臂。力必須與力臂垂直才能形成力矩,所以相同的體重(F)壓在下死點的踏板上時,有效力臂(d)為零,力矩(M)也會等於零。換句話說,最有效的力量輸出在三點鐘方向,此時力臂最長,剛好就是屈柄長。

踩踏技術比較好所代表的意義正是:在相同的力量之下踩出更高的功率!為了在相同的輸出力量下(面績一樣)能夠踩出更高的功率,也就是說圖中90度的曲線峰值要愈尖愈好,要把力量集中輸出在三點鐘方向附近,接著力量下降要愈快愈好,在最理想狀態下到了180度的下踩力量應該降到0(lb)最好,因為任何耗用在下死點的下踩力量都是多餘的。

那怎麼練才能使「力」精準地用在三點鐘方向呢?這必須先瞭解踩踏的「力量」來自何處。接著再花時間練習,以提高效率。

我讀過不少自行車的訓練書籍,大都是放在功率、體能與肌力的訓練上,幾乎沒有看到有人針對踩踏技巧的理論與訓練方式來談。羅曼諾夫博士是第一位嚴謹論述踩踏技術的運動科學家。

今年五月,博士將從基本力學的角度來解釋踩踏技術的原理,講完學科的理論之後羅曼諾夫博士會直接教授該如何練習,我自己也很期待;我當時光看Pose Method of Triathlon Techniques這本書中的drills練,超鐵226其中的180公里在訓練量沒增加太多的情況下就從6小時初頭進步到5小時14分,雖然不是多了不起的時間,但技巧提升後讓我覺得很輕鬆,最後的馬拉松也跑出好成績。對踩踏技術的理論與實際訓練方式有興趣或想要進步的車手或鐵人,請不要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

下面的連結是課程相關資訊:
https://goo.gl/WcPF9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